自1996年我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以來,我國原油進口量及其在全球原油貿易量中的占比均不斷提高。1996年,全球原油貿易量為17.44億噸,我國原油進口量0.17億噸,在全球原油貿易量中電動潤滑泵的占比為0.98%;到2011年,全球原油貿易量達到25.17億噸,我國原油進口量達到2.54億噸,在全球原油貿易量中的占比為10.08%,較1996年水平提高9.1個百分點。
目前我國的原油進口權仍掌握在中石化、中石油等國企手中,民營企業(yè)進口原油要受兩大石油集團的″排產證″和審批配額等限制。目前中石化是我國最大的原油進口企業(yè),每年原油進口量占我國全部原油進口總量的70%左右。而根據我國加入WTO時做出的承諾,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允許量在2001年為720萬噸,此后電動潤滑泵每年增加15%,10年后重議。到2011年,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允許量達到2910萬噸,占當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的11.47%。根據商務部的最新公告文件,2012年及2013年,這一進口允許量并未增加。同時由于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允許量并不能全部利用,民營企業(yè)的原油實際進口量要比允許量更少。
原油進口權開放取得進展。根據上海證券報11月7日的報道,發(fā)改委近期可能特批中國化工集團旗下昌邑石化、正和石化、華星石化、安邦煉化、藍星石化等五家煉廠自2013年起獲得合計1000萬噸/年進口原油配額。這將是國家層面首次向地煉大規(guī)模敞開原油進口大門。如果該1000萬噸原油配額最終得以落實,對于地方電動潤滑泵煉廠而言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。
期待原油進口權進一步開放。我國原油期貨的推出,需要有更多的交易方參與其中進行交易以及實物交割,原油供需雙方要有充分的競爭關系,原油期貨市場才能得以完善,而目前的原油進口政策并不利于原油期貨交易的進行。在目前部分地方煉廠原油進口權有望取得進展的情況下,我們期待未來原油進口權的進一步開放。